搜索
普学网 首页 阅读答案网 查看内容

冉阿让的故事阅读答案

2024-3-11 16:16| 查看: 9

冉阿让的故事
冉阿让是一个伐木工人的儿子,他从小就成了孤儿,由姐姐抚养成人。在他十七岁那年,姐夫不幸去世了。就这样,冉阿让担起了帮助姐姐抚养七个孩子的重任。他身体非常强壮,但是他发现如果继续干目前所从事的职业,难以为孩子们提供足够的面包。
在一个冬天的日子里,他失了业,孩子们嚷嚷着要面包吃。他们都快饿死了。当他再也无法忍受他们的央求时,便在夜晚出门,用拳头砸开一家面包店的窗子,拿了一块面包,准备给那些饿坏的孩子们吃,不料却被面包店的老板发现了。冉阿让因为偷窃罪被抓了起来,法院判处他五年苦役。
他被套上锁链送到土伦监狱,他在那里待了四年。有一次他想逃跑,但又被抓了回来,为此他被加刑三年。此后他又几次尝试越狱,但都没有成功。屡次这样做的结果是,他共服了十九年苦役。
当冉阿让刑满释放后,他的心已经麻木了。他觉得自己就像一只狼。他犯的众多错误使他痛苦不堪。与其说他是人,不如说是一只动物。
他来到了善良的主教居住的城镇。旅馆的人不乐意接待他,因为他们知道他以前犯过罪,是个危险人物。无论他去什么地方,关于他的消息总是先他一步到达。他每到一处总是被那里的人们驱逐。他们甚至不允许他睡在狗窝中,连省下来喂狗的食物都不愿意施舍给他。他所到之处,人们总是大声喊道:“滚开,否则你会吃枪子儿的。”最后,无路可走的冉阿让来到善良的主教的住处。
主教确实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人。作为主教,他一年可以获得政府发给他的一万五千法郎的薪金,但是他用其中的绝大部分救济穷人。他是一个生活简朴、和蔼可亲、慷慨大方的人,他毫不利己,专门利人,因此深受人们的爱戴。
当冉阿让走进主教的住处时,人们都认为他是一个最不受欢迎、行为恶劣的人。他用尖利的声音喊道:“你瞧,我是一个苦役犯,刚刚刑满释放。这是我的身份证明,上面写着‘因偷窃罪服役五年,越狱未遂被加判十四年。此人非常危险’。既然你知道我是谁,你会给我一点食物,让我睡在你的马厩中吗?”
善良的主教回答说:“坐下来,暖和一下。你将和我一起吃晚饭,饭后就睡在这里。”
冉阿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他高兴得不知所措。他告诉主教他自己有钱,会付给他食宿费。
但是主教说:“欢迎你到这里来。在你给我看身份证明之前,我就知道你的名字了,你是我的兄弟。”
晚饭后,主教拿起一个银制烛台——他收到的圣诞礼物,把另一个烛台给冉阿让,然后领着他去了卧室。卧室中有一张不错的床。在夜色中,冉阿让僵硬的心一下子苏醒了。他觉得洗心革面、重塑自我的时候到了。但他又想到了吃饭时用的银制刀叉,并决定把它们偷走。于是他拿够了自己想偷的东西后,跳到院子中逃走了。
主教醒来后,发现银器不见了,他心想:“我一直就认为自己不应该用那些银器。我应该把它们送给穷人,当然这个人也很穷。”
早饭时,几个士兵把冉阿让抓回主教的住处。他们进来后,主教看着他说:“噢,你又回来了!见到你非常高兴。我把银烛台也给你了,你怎么没有拿走?”
听了这些话,冉阿让惊呆了。士兵们也不例外。“这个人已经向我们坦白了,不是吗?”他们大声说道,“我们原以为是他偷了银器,正在逃跑呢。于是我们便立即把他逮捕了。”
但是善良的主教只是说:“把他抓回来是个错误。放他走吧。这些银器是他的,是我给他的。”
士兵们听了这些,便走了。
“我真的自由了吗?”冉阿让低声问主教,“我可以走了吗?”
“是的,”主教回答说,“但是在你走之前,把银烛台也拿走。”
冉阿让听了这些,激动得全身颤抖起来,他拿烛台时感觉就像是在做梦。
“好了,”主教说,“不要担心,走吧。记住。不要从花园中穿过,不管白天还是黑夜,前门都对你敞开着。”
冉阿让看上去就要晕倒了。
于是主教抓住他的手,说道:“永远不要忘记你曾经答应过我利用这些钱,成为一个诚实的人。”
他不记得自己答应过什么,只是静静地听主教语重心长地嘱咐:“我的兄弟,你不再属于恶,而是属于善。我已经为你找回了纯洁的心灵。”
本文是根据雨果的长篇小说《悲惨世界》改写的。查一查资料,了解雨果的生平及著作。

参考答案:
维克多·雨果(Victor Hugo,1802—1885),法国作家,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,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,被人们称为“法兰西的莎士比亚”。一生写过多部诗歌、小说、剧本、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,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。
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,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、20卷小说、12卷剧本、21卷哲理论著,合计79卷。其代表作有《巴黎圣母院》和《悲惨世界》,短篇小说有《“诺曼底”号遇难记》。 
关于本站|免责声明|皖ICP备2022017256号|普学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