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
四年级上册《观潮》课后答案

2023-7-1 16:03| 查看: 516

1.观潮

1.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背诵第 3~4 自然段。
本文语言很有气势,朗读的总体基调是激昂的,语速、语调前后变化很大。
那条白线/很快地向我们移来,逐渐拉长,变粗,横贯江面 。再近些,只见/白浪翻滚,形成一堵/两丈多高的水墙 。浪潮/越来越近,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/齐头并进,浩浩荡荡地/飞奔而来 ;那声音/如同山崩地裂,好像大地都被震得/颤动起来 。

2.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,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,选择印象最深的和同学交流。
参考答案1:
课文是按照潮来前、潮来时、潮去后的顺序写钱塘江大潮的。
示例一:我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一幅幽远、宁静的“潮来前”的画面。宽阔的钱塘江静静地横卧着,江面上薄雾笼罩,江边的镇海古塔、中山亭和观潮台在晨光中屹立着,远处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。
示例二:我的脑海中浮现的是气势雄伟的“潮来时”的画面。潮来了,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,过了一会儿,江面出现一条白线,接着那条白线逐渐拉长,越来越粗,横贯江面。再近些,那翻滚奔腾的白浪如万马奔腾,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。我被这恢宏的气势震撼了。
示例三:我的脑海中浮现的是余波汹涌的“潮去后”的画面。潮头迅速向西奔去,余波却仍旧铺天盖地般涌来,巨浪翻卷着,钱塘江过了好久才恢复平静。此时尽管大潮已经退去,但我的心情却久久难以平静。
参考答案2:Puxue.com
课文按潮来前,潮来时,潮过后的顺序观察描写钱塘江大潮。
“潮来前”的景象:江面上很平静,观潮人的心情急切。闷雷滚动、一条白线。
“潮来时”的景象:潮的声大,潮头有数丈之高,声如“山崩地裂”,形如“白色城墙”、“白色战马”, 横贯江面。给人的印象就是如巨雷般的大潮像千军万马席地而卷,在呐喊、嘶鸣中奔来。狂潮拍石,如同几里岸边同时金钟齐鸣。
“潮头过后”的景象:潮头汹涌,漫天卷地,余威犹在, 恢复平静,水位上涨。
我印象最深的是“潮来时”的景象: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,逐渐拉长,变粗,横贯江面。再近些,只见白浪翻滚,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。浪潮越来越近,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,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;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,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。霎时,潮头奔腾西去,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,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。

3.读下面这首诗,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。
浪淘沙(其七)
[唐]刘禹锡
八月涛声吼地来,头高数丈触山回。
须臾却入海门去,卷起沙堆似雪堆。
这首诗中刘禹锡描写了钱塘江大潮涨落的壮观景象:农历八月的钱塘江潮水涌来,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,数丈高的浪头拍向岸边的山石,又反弹回来。片刻之间,潮水便向大海退去,但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却留了下来,就像雪堆一样洁白无瑕。诗中“吼”字写出了大潮之声,突出了潮来时的气势;“头高数丈”写出了大潮之形,体现了大潮的壮观。
参考答案1
“八月涛声吼地来,头高数丈触山回”写的是潮来的时间及其声响、气势。与其内容相关的句子是:“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中传统的观潮日。”“午后一点左右,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,好像闷雷滚动。”“再近些,只见白浪翻滚,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。”“浪潮越来越近,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,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;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,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。”
“须臾却入海门去,卷起沙堆似雪堆”写的是大潮退去的情景。与其内容相关的句子是:“霎时,潮头奔腾西去,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,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。
参考答案2:
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:
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,逐渐拉长,变粗,横贯江面。再近些,只见白浪翻滚,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。
浪潮越来越近,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,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;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,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。
关于本站|免责声明|皖ICP备2022017256号|普学网